当前位置:首页 > 风水 > 阴宅风水

详解花圈上奠字由来风水知识

编辑:小普  点击量:   来源:普贤居

花圈上奠字由来

 

古代丧礼包含两大理路,一是对死者遗体(魄)的处理,二是对死者精神(魂)的处理。沐浴、梳洗,一直到埋葬棺柩,都是对遗体的处理;而此时开始的奠祭,则是奉事死者精神的开始。上古时期,人们将器物放在地上叫"奠"。

 

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丧礼中把作为酒食等祭品放在地上的祭祀称为奠祭,或者径称"奠"。为什么要用这种形式祭祀呢?原因有三,第一,古人认为,尽管死者的灵魂已经离开体魄,但灵魂依然要享食,只要亲人摆上酒食,灵魂就会来附,所以供品就是鬼神的凭依之处;第二,丧家遽逢大丧,哀痛欲绝,不免诸事仓促,所以祭祀的仪式也就因陋就简;第三,古人以死者为鬼神,正式祭祀鬼神要立"尸",尸由未成年的孩子担任,在祭祀时代表受祭者。

 

但死者新亡,家属一时不能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不忍心马上就用鬼神之礼祭祀,所以把死者生前食用过的酒食端来,放在死者的右侧,含有依然侍奉他进餐的意思。 

古人把从始死到棺柩落葬之前的祭祀统称为"奠"。治丧期间,凡是有新的仪节,或者遇有特殊的日子,都要举行奠祭,所以有始死奠、小殓奠、大殓奠、朝夕哭奠、朔月奠、荐新奠、迁柩朝庙奠、祖奠、大遣奠等等的名目,下面择要介绍。

 

奠字祭祀的形成

 

第一,古人认为,尽管死者的灵魂已经离开体魄,但灵魂依然要享食,只要亲人摆上酒食,灵魂就会来附,所以供品就是鬼神的凭依之处;

第二,丧家遽逢大丧,哀痛欲绝,不免诸事仓促,所以祭祀的仪式也就因陋就简;

 

第三,古人以死者为鬼神,正式祭祀鬼神要立"尸",尸由未成年的孩子担任,在祭祀时代表受祭者。但死者新亡,家属一时不能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不忍心马上就用鬼神之礼祭祀,所以把死者生前食用过的酒食端来,放在死者的右侧,含有依然侍奉他进餐的意思。

 

古人把从始死到棺柩落葬之前的祭祀统称为"奠"。治丧期间,凡是有新的仪节,或者遇有特殊的日子,都要举行奠祭,所以有始死奠、小殓奠、大殓奠、朝夕哭奠、朔月奠、荐新奠、迁柩朝庙奠、祖奠、大遣奠等等的名目,下面择要介绍。

 

小敛奠是小敛时在室内进行的奠祭,祭品是醴酒、脯醢和牲肉。牲肉放在俎上,俎的两端是牲的左右两髀,内侧是左右两肩,再向内是两胁,带有脊骨的肺放在最中间,牲肉都倒扣着放,骨的根部都朝前。

大敛奠是大敛时进行的奠祭。祭席设在室内西南角,席面朝东。俎上的食物,鱼头朝左,鳍朝前,一共三列,每列三条鱼;腊肉的骨根朝前。在席前设豆,最右边是盛菹的豆,左边是盛肉酱的豆,菹豆南边是盛栗脯的笾,栗东边是盛干肉的豆。

 

豚俎在豆的东边,再往东是鱼俎。腊肉单独放在两俎的北边,醴、酒放在栗笾之南。朔奠或称朔月奠,是大敛后如果适逢朔(初一)而举行的祭祀。祭品是一只小猪、鱼和风干的兔肉,都放在俎上,此外还有醴、酒、菹、醢、黍、稷等。

 

陈设的位置是:盛肉酱的豆在北、盛菹的豆在南,豚俎在两豆之东,鱼俎又在其东,腊肉单独放在俎豆之北。盛黍稷的敦放在大敛时放笾的位置。醴、酒的位置与大敛时一样。牲肉上用巾遮盖。现代社会的火化相当于古代的落葬,追悼会一般在火化之前进行。生者将花圈放在死者遗体的周围,上面写着"奠"字,正是古代奠祭的孓遗。

 

花圈上奠字的由来作用

 

丧葬,在古代是很隆重,严肃的大事。据说,孔夫子周游列国时,从微山湖出发遇到如来佛,经过洪泽湖到了蟒蛇河畔的秦南仓。二人观看秦南仓的风景,考察民情,晚上在“仙客来”客栈住宿饮酒吃饭,品尝“哈氏牛肉”、“秦南咸鸭蛋”,喝“蟒蛇河特曲”。二人边吃边夸:“秦南仓是好地方,人文明,酒肉香”。痛饮畅谈了一会,如来叹道:“这里虽好,但不是久留之地,明天我就准备回去了。” 孔子酒兴正浓之时,便用筷子蘸酒浆在桌上写了个大大的“奠”子,站起来大声说:“你看这个字,待你吃饱喝足,我明天该送你回去了。”

 

如来发火了,大声吼道:“这个字的章思是用祭品向死者致祭,你请我喝酒,又仗着有点学问,竟敢写个“奠”字来咒骂我!”

孔子嬉笑着说:“佛爷,你理会错了,这个字的意思是……”

“不管你怎么说,这个字是活人向死者致祭,你咒骂我是死人。”

 

孔子又饮了一口酒,摇头晃脑地说:“奠子是‘上西天’三个字连在一起的草写,将‘奠’字拆开是‘上西天’三个字也,佛爷是西天如来,便是你回去之路。”

如来这时会意过来,红着脸也饮了一口酒,“是也,是也,回去就是上西天也。”

从此以后,人们将“奠”字写在花圈上,是表示祝愿死者亡灵升天堂“上西天”的意思。

 

其实古代丧礼包含两大理路,一是对死者遗体(魄)的处理,二是对死者精神(魂)的处理。从下文的沐浴、梳洗,一直到埋葬棺柩,都是对遗体的处理;而此时开始的奠祭,则是奉事死者精神的开始。什么是奠祭呢?上古时期,人们将器物放在地上叫"奠"。丧礼中把作为酒食等祭品放在地上的祭祀称为奠祭,或者径称"奠"。

 

葬礼对中国人的意义

 

丧葬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从有文字记载的开始,就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无论是古代的中国,还是古玛雅人、古埃及人等,都有关于丧葬的记录。到了今天,丧葬更是人的一生当中最为重大的事情,无论是对于死者,还是对于生者,丧葬都是一件不容忽视的关乎整个家族兴衰繁荣的大事。丧葬习俗是文化基因之一,也是社会基因之一,从丧葬习俗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家庭的文化内涵。

 

如果把文化、社会比喻成一个人的话,那么丧葬习俗就如人的手和脚,离开了丧葬就很难全面考察一个人,一个社会。丧葬同时也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人的生育、结婚一样,构成了人生的三件大事。

 

丧葬是宗教的产物,丧葬的出现、发展、繁荣往往都与宗教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有人就有宗教,有人就有死亡,有死亡就有丧葬。所以丧葬和宗教往往交织在一起,不可分割。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丧葬实际上是一个象征系统,它象征着人们头脑中的另一个世界—神鬼的世界,也象征着现实的世界,在整个的丧葬过程当中,可以说是以此为基点,把整个社会、整个家族的文化都拿出来从新再演出一遍,通过丧葬把整个家族的社会关系从新再梳理一遍,以达到祭祀祖先、悼念亡者、联系生者的目的。可见丧葬俨然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中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习俗,不同的民族有不同丧葬礼仪。狩猎的民族多实行树葬(风葬),游牧的民族多实行野葬或天葬,渔猎的民族多实行水葬,农业民族则多实行土葬。因此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丧葬方式,丧葬方式不仅取决于自然生活环境,还取决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历史、宗教等,而人们对于死亡的认识与思考无疑有时候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作为中国文明发祥地的中原大地,其文化因素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演变进程中都起着母体的作用。中原文化呈放射状影响着中国其他区域的文化,如滇文化、客家文化、楚文化等都或多或少有中原文化的影子。那么中原的丧葬文化,也同样起着母体的作用,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丧葬文化也着不同的影响,研究中原的丧葬文化无疑对研究整个中国境内的丧葬文化都起着指导的作用。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同丧葬方式也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信奉的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所以我们不信灵魂论,不信死后的丧葬方式会影响死者家属甚至子孙的命运。因此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央就提出要进行丧葬改革,提倡火葬、建立公共墓地、简化丧葬等等一系列殡葬改革制度。

 

但是时至今日,殡葬改革步履维艰,丧葬不仅没有简约,反而有些地方愈加奢侈,甚至出现了一些陋习,劳民伤材,败坏风气,这和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政策是相违背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今天再一次来研究关于丧葬的一系列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梦见

星座测算

2022十二生肖运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