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诗考题

咏史诗鉴赏方法及代表作品分析

编辑:小普    来源:普贤居

本篇阅读赏析名为:咏史诗鉴赏方法及代表作品分析,是由普贤居文化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诗词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咏史诗

咏史诗即咏史怀古诗,就是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通过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诗歌。在诗歌中,往往是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第一、咏史诗的基本类型

    1、就史事论史事

    作者对历史作冷静的思考,并不置身其中,但在对历史和古人的评价中,往往表现出一定的个人取向和感性认识。这一类型的诗歌,着眼史事,议论引发,将自己的态度诗化地表达出来。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可是对项羽战败自刎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杜牧在诗中写道:“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对项羽自刎表现出无限惋惜。而王安石却道出“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也就是说这样的穷兵黩武的项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2、借史事说今事

    这是咏史怀古诗创作的主流。作者以一颗忧天下之心,或表现对当世腐政的不满,或表现对国势衰微的感伤,将史实与现实巧妙联系,采取一种婉曲的方式,借古说今,或抒写对国事的忧虑,或唤醒和警策当朝统治集团。

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人在作品中劝喻南宋当政者应该像项羽那样宁死也不要逃到江东,收复国土,恢复中原,这可以说是借古讽今的杰作。如,韦庄的《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昔对比之中,六朝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自然产生怀古伤今的情结。

在鉴赏过程中,要注意从史事描述、意象的选择以及语势的倾向上去判断作者是意在“讽”(讽喻)还是意在“伤”。

    3、以史事言情志

诗人将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寄托于历史人物,借以抒情明志。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诗人就是采取对古人伟业的追溯,最终引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感慨,表达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第二、鉴赏这类诗歌方法

弄清楚了这类诗歌的类型,再注意各种表现手法,比如,比喻、象征、对比、反衬、渲染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鉴赏这类诗歌。

1、弄清史实

咏史怀古诗往往立足于正面写史,通过写史来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因此,做好平时对历史知识的积累,这是首要问题。如,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只要熟悉当时的历史,我们就能明白,这里作者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感受到风景、山河的变化,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接着诗人在这里是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相似,显然作者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为了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末三句用了两个典故。其一是曹操煮酒论英雄。在这里,作者进行了改造,将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赞扬,而让曹刘当配角,其实是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其二是曹操一褒一贬的典故。据《三国演义》表现,曹操与孙权第一次对垒,见孙权之威严仪表,就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者都是刘景升的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真是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叫绝!

2、领悟感情

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一种是感慨个人的身世,抓住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感情成分较浓。如,元代的张养浩的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首小令是“借他人酒杯,浇心中块垒”。全词开篇写景,中间抒情,寄寓着作者的伤心痛惜之情,兴废、盛衰之慨。末尾二句,以短小精悍的反对兼同对,极有力地高度概括了封建社会的本质,充分表现了作者爱民如子的崇高精神。作者进行在潼关路上,联想起关中灾民流离失所,饿莩遍地的凄惨景状,不由地吟出了这两句结论性的诗句。短短八字,概括出了历代王朝更替的普遍规律,力敌千钧,内涵丰富,感情悲愤,全面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为了私利而坑苦百姓的罪恶,精譬警策,振聋发聩,闪耀着高度人民性的光彩。因此,这首小令名为“怀古”,实为“伤今”,表现了词人为百姓呐喊的勇敢精神,富有战斗性和现实性。

第三、艺术手法

不同的写法,是由不同的主题决定的。在咏史怀古诗中,写法应该是多样的,但主要弄清一下几点:

1、多种抒情方法结合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词作开篇三句,突兀而起,将壮阔大江的实景和千古英雄人物的种种历史虚象融成一片,铺开赤壁怀古的背景。引出具体对象后,又宕开一笔,以三个短句描写出气势雄浑的赤壁山水图,极力渲染江山之胜,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心潮为之激荡。词人由此顺势而下,上片的最后两句写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面收束上文,概括出地杰人灵,一面承上启下,引出怀古核心部分。

过片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以艺术的夸张跳出历史的真实,先将指挥赤壁之战的主帅周瑜安排在燕尔新婚之际,以侧面衬托青年英雄的光彩照人,再着力正面刻画主人公的儒雅从容、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画龙点睛般勾画出昔日威武雄壮的赤壁大战。接着后面中的“樯橹灰飞烟灭”六字,精练而形象地将“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的火烧赤壁的决定性场面。为此,引出了诗人对人生的感叹。可以说,此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写尽了大江东去的气魄,赤壁的雄奇,英雄的从容。

2、运用典故表情达意

诗人常常从古往今来典故、诸子百家学说、宇宙万物动态中选择那些最贴切的东西,来状物、摹景、议事、明理,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意。下面就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来说明典故的运用。全词如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里至少有两个典故,还有一个涉及星相学的名词。孙郎指三国时的孙权。《三国志.孙权传》载有孙权乘马射虎的故事。孙权是三国时群雄中的少年英雄,他接哥哥孙策的班时,只十九岁,曹操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词中用“亲射虎,看孙郎”,就把“聊发少年狂”的形象烘托出来了,并与后面的“鬓微霜,又何妨”相呼应。“持节云中,何时遣冯唐”出自《史记.冯唐列传》。诗人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以守卫边疆的魏尚自期许,希望得到朝庭的信任和重用。“天狼”即星名,在古代星相学中,是主侵掠的星宿。诗人以此比喻当时的西夏和辽国。北宋曾先后和他们订立了屈辱的和约,故以"西北望,射天狼"表示自己保卫边疆、打击敌人的决心。

3、运用对比的手法

人们常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在诗歌中,对比手法就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诗词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一首著名的怀古诗。从全诗看,从诗歌中的意象来看,诗人选择了“野草花”“夕阳斜”来描写了眼前的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其实,诗人在这些意象背后,却是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这样,在今昔对比中,引起了诗人世事沧桑之感。

本篇内容由普贤居文化网【puxianju.com】为您精选。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普贤居文化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

梦见

星座测算

2022十二生肖运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