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诗考题

顾炎武《塞下曲》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翻译赏析

编辑:小普    来源:普贤居

本篇阅读赏析名为:顾炎武《塞下曲》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翻译赏析,是由普贤居文化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诗词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塞下曲
顾炎武
赵信城边雪化尘,纥干山下雀呼春。
即今三月莺花满,长作江南梦里人。

【注释】①塞下曲:是古乐府旧题,原为 《出塞》、《入塞》,属汉乐府 “横吹曲辞”,多反映边塞征战之事,唐代人题为 《塞上曲》和 《塞下曲》。
②赵信城:古代匈奴境内的城,故址在漠寘 (狋犻á状)颜山 (今蒙古境内)。
③纥 (犺é)干山:今称纥真山,在山西大同市东。《五代史》中记当地民谣:“纥干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
④梦里人:语出陈陶 《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1.诗的前两句,均为写景,写的又都不是眼前之景色,所以属于        。请结合全诗作具体分析。
2.汪瑞在《明三十家诗选》中评价这首诗时说:“黍离麦秀之悲,渊深朴茂。”由此可见,这首诗表面上看是在写思妇只苦,实际上却别有所托。请结合全诗作简要的赏析。
参考答案
1.虚写。诗人不过就是用不在眼前的“赵信城”、“纥干山”已经是“雪化尘”、“雀呼春”,来写边塞已春归,更何况此刻江南春意早盎然。
2.古语有“春女思,秋士悲”,丘迟在他的《与陈伯之书》中也写过:“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在这样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春闺之人自然更加盼望着戍边的丈夫归来了。诗的尾句写得似乎很平淡其实蕴涵着极度的悲怆,不由得使人想到了唐代的陈陶的《陇西行》中名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其实这还只是诗的表意。作为一个爱国志士的顾炎武是无时无刻不在希望故国复兴的,这恰如思妇怀念自己的丈夫一样,自然界的春天降临是未能为思妇带来一丝慰藉的,因为想起戍边的丈夫已然成了白骨,因为诗人怀恋的故国也早在思念之前实实在在地灭亡了,所以这“梦里人”就并非是所谓的梦中的心上人了,兼含着的是诗人魂牵梦萦的朱明王朝了。因此此诗寄寓着的是诗人的亡国之痛。

句译:
赵信城边雪化尘,
  
赵信城边冰雪正在消融,
  
纥干山下雀呼春。
纥干山下鸟雀呼唤着春风。

即今三月莺花满,
江南三月莺花已经满眼,

长作江南梦里人。
梦中人永远成为塞上的亡灵。


作者:
顾炎武(1613年—1682年),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人,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所以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季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后漫游南北,曾十谒明陵,晚岁卒于曲沃。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赏析】
此诗作于清顺治四年 (1667)。是朝灭亡的第四个年头,诗人以在春光明媚的季节,思妇怀念久戍不归的丈夫,来悼念为明朝战死的将士。全诗的格调沉痛悲哀,诗人选取了塞外的典型环境:冰雪开始消融,燕雀归来,莺花绽放,一年一度的塞北之春终于又来了。明媚的春光牵动了思妇的春情,独守空房已经不知多少年了,多么盼望和丈夫团聚呀,可是,思念的丈夫却已长眠塞外,永远成为思妇的梦中人了。春天并没给思妇带来快乐,反而引起她更大的伤痛,这令人痛心的悲剧使全诗充满了悲怆气氛。思妇的情思也暗喻着诗人的感情。明代灭亡后,诗人时时刻刻不忘故国:“长作江南梦里人”亦是诗人对明朝的哀悼,寄寓着诗人对故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本篇内容由普贤居文化网【puxianju.com】为您精选。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普贤居文化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

梦见

星座测算

2022十二生肖运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