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诗考题

柳开《塞上》诗词阅读标准答案附赏析

编辑:小普    来源:普贤居

本篇阅读赏析名为:柳开《塞上》诗词阅读标准答案附赏析,是由普贤居文化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诗词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塞上
柳开
鸣骹①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②向云看。
注释:①鸣骹(qiāo),一种响箭。②金勒:饰金的马笼头。
1. 请简析“天静无风声更干”一句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
2. 本诗在描写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5分)
答案:
1.(1)①“天静无风”交代现时的天气状况,“声更干”形容响箭的鸣声在辽阔宁静的塞外草原上显得格外干脆爽利,格外尖峭响亮。②干湿本是形容物体含水份多少的状态,这里借用来形容声音,比用其他直接形容声音词更耐人寻味。
2、①画面感强,静中有动。“鸣骹直上”和“尽提金勒向云看”有强烈的动感,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②形中有声,形声并茂,引发人的想像。“天静无风声更干”用反衬手法凸现了响箭之声的尖锐,后两句则在描写众多胡儿一起勒马驻足、仰头观看的动作。

注释:
①柳开(947-1000),字促涂,自号东郊野夫,北宋初年的文学家。
②声更干――音响更加清脆。
③三百骑――好几百骑马的人。三百,不是准数。
④勒――带嚼子的马笼头。
⑤看――为了押韵,这里可以念kān。

赏析:
  这首绝句描写西北地区游牧分赴儿在旷野射猎的场面。
 “当”的一声,一枝响箭离弦而上,直入百丈云天,在静谧无风的晴空里,那长长的呼啸声显得格外清脆。听到这响 箭,骑在马上的分赴儿们顿时勒紧笼头,屏(bing)住呼吸,几百双绿色的眼睛齐向云端凝望――只消眨眨眼的时间,就会有一只老鹰或大雕从空中跌下来。到那会儿,大家才来得及认出弯弓射箭的伙伴,对那位眼光锐利、技艺超人的射手表示赞扬的祝贺。可以想见,在这塞外原野上必将掀起一个狂热欢呼的高潮… …
    但是,诗人没有去写狂欢的高潮,甚至没有写到猎获物中箭而落的情景,只描写了射中目标以前的瞬间空中响箭的飞鸣和地上分赴儿们的勒马凝望,用的是绘画中“不到顶点”的手法。这样写具有动感,留有余地,能启发读者作丰富的想象。

赏析二
主要描写剽悍的北方少数民族的能骑善射。万里晴空之下,辽阔草原之上,数百名健儿纵马驰骋。忽然,一枝响箭穿向云天,大家不约而同地立刻勒马伫立,昂首放目,凝神远望。
在这首诗中,诗人先用“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两句来描写一枝飞箭风驰电掣地刺入高空。“鸣骹”,一种发出响声的箭。“直上”,表现箭射出后的锐不可当之势。“一千尺”,形容箭的射程之远。“天静无风”,不单写出了草原上空的清明宁谧,也写出了“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寥廓无边。因而那飞箭的呼啸之声就掠过大地,响彻云霄,传送得更加清晰、更加嘹亮、更加遥远——“声更干”。云气潮涩,回音必滞,器物浸润,发音必沉;于是诗人以表现燥性的“干”,来形容箭声的轻脆、尖厉,可谓一字传神。这里,诗人扣着“鸣骹”绘影绘声:上句“直上一千尺”,属于视觉感受,侧重写高,箭身一点,箭影如线;下句“无风声更干”,属于听觉感受,侧重写远,箭声震荡于旷野之上,而这旷野之上的天幕,又恰为箭身、箭影的深色点、线提供了面的浅色背景,点、线、面相互结合而成天然精巧的构图。
写了天上的“鸣骹”之后,诗人紧接着写地下仰看“鸣骹”的人,这就是诗的后两句:“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碧眼”在这里既突出了北方某些少数民族的生理特征,又切合此时抬头望箭的规定场景,还因为眼睛作为心灵的窗户,人物的内在情感与外在风采,都可以通过它来集中体现。“胡儿”,犹言胡人小伙子。在柳开诗中则包含着亲切的语调。“骑”,骑兵,这里指骑在马上的人。“提”提收、提控,这里指拉紧马的缰绳。“金勒”,金属制作、装饰的带有嚼口的马笼头。“碧眼胡儿三百骑”,描绘一队少数民族的年轻骁骑,句中虽只排列名词,实是以静写动,使人想像那眉宇间流露着威武气概的草原汉子们扬鞭跃马、奔逐追驰的热烈场面。“尽提金勒向云着”,则又以动写静:拉紧了马缰,抬起了望眼,一个接一个的动作霎时聚落在全体骑手的屏气凝视中;正见喧腾,忽归沉静,“向云看”的“三百骑”深深被“直上一千尺”的“鸣骹”所吸引,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宛如戏曲舞台上的角色亮相,具有一种雕塑型的美。因为是一首绝句,字数有限,诗中就难以面面俱到地展开一个全过程。诗人恰能利用短小篇幅,舍弃次要情节,捕捉最为精彩动人的意象,将北方少数民族的剽悍性格与尚武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不愧为宋代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本篇内容由普贤居文化网【puxianju.com】为您精选。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普贤居文化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

梦见

星座测算

2022十二生肖运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