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文赏析

蒲松齡《地震》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原文译文解析

编辑:小普    来源:普贤居

本篇阅读赏析名为:蒲松齡《地震》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原文译文解析,是由普贤居文化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古文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地震

原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①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②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③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逾④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有邑人妇,夜起溲溺,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狼一缓颊,妇夺儿出,携抱中。狼蹲不去。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妇惊定作喜,指天画地,述狼衔儿状,己夺儿状。良久,忽悟一身未着寸缕,乃奔。此与地震时男女两忘者,同一情状也。人之惶急无谋,一何⑤可笑!

【注释】
①客:客居。②俄而:不久。③趋:快走。④逾:超过。⑤一何:多么。

【试题】
    1.下列加点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适客稷下(恰好)                  B.各疾趋出(迅速)
     C.并忘其末衣也(衣服)                D.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改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墙倾屋塌之声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B.众骇异,不解其故   并忘其未衣也
     C.视街上,则男女裸聚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仆而复起   学而时习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句子: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翻译:       
    4.“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一句表现了地震时人们怎样的情状?对这种情状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

【答案】
    1.C
    2.B
    3.这真是不平常的奇异的变化。
    4.示例:惊恐失态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当时的人们并不了争其中的原因,看到发生奇花的变化,只是惊恐失态,这与当时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有直接的关系。
          
【作者介绍】
       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深为施闰章、王士禛所重。屡应省试,皆落第,年七十一岁始成贡生。除中年一度作幕于宝应,居乡以塾师终老。家境贫困,接触底层人(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民生活。能诗文,善作俚曲。曾以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其书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多所批判。所著又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及关于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多种。               
 

译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晚上十点多的时候,发生了大地震。我当时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烛下对饮,忽然听见有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向传来,向西北方向传去,众人十分惊异,不知道怎么回事。不久桌子摇晃,酒杯倾倒,房梁柱子发出断裂声。大家相互看着,脸色大变。过了好久,才明白过来是地震了,纷纷狂奔出门。只见外面高楼平房倒而复起,墙倒屋塌之声和小儿啼哭、妇人哀号之声交织一起,像开了锅的沸水一样喧闹。人们头晕目眩,站立不稳,仆坐在地上,随着地面的颠簸而翻滚。河水泼起一丈多高,鸡鸣狗叫之声遍布全城。大概过了一个时辰,才稍微安定下来。再看大街上,男男女女光着身子聚在一起,说不出话来,都忘了自己没穿衣服。后来听说某个地方的井被震得倾斜,不能打水;某家的楼台由西到北整个变了个方向;栖霞山裂开了;沂水陷了个大洞,有好几亩大。这真是非同寻常的奇灾异变啊!

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人,生於明末崇禎十三年(西元1640年),卒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著作不少,然以《聊齋志異》聞名中外,〈地震〉正是該書四百餘篇之一,全文不到三百字。
 

本篇内容由普贤居文化网【puxianju.com】为您精选。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普贤居文化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

梦见

星座测算

2022十二生肖运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