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文赏析

苏洵《张益州画像记》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原文译文解析赏析

编辑:小普    来源:普贤居

本篇阅读赏析名为:苏洵《张益州画像记》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原文译文解析赏析,是由普贤居文化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古文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张益州画像记 
苏洵
    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敧,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①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碪②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③,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邻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①繄yī ,相当于“是”,指代张方平的措施。   ②碪zhēn斧:是古代的刑具,这里代指严刑竣法。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敧              敧:倾侧不平
B  皆再拜稽首                          稽首:叩头到地
C.以威劫齐民                          劫:掠夺
D  或诘其平生所嗜好                    诘: 询问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知明而行无过矣
B.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        乃设九宾礼于庭
C.与其邻里之所在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见面
   D.公则何事于斯?                       大王来何操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方平处事从容不迫,在敌军压境、蜀地百姓人心惶惶之际,毅然撤去守备军队,安抚民心,使蜀地度过危机,出色完成了朝廷委派的重任。
   B.在苏洵看来,祸乱在将发生而尚未发生的时候是最难治理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把握好解决问题应具有的分寸。
   C.张方平认为蜀地骚乱不能归咎于当地百姓的本性不良,而是相关官员对百姓不信任,滥用刑罚所致。
   D.蜀地百姓为感激张方平给蜀地带来的安宁局面,想为他画像留作纪念,张方平不赞成这样做,苏洵也觉得无此必要。
19.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    
20.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 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3分)
(2) 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4分)

参考答案:
16. C劫:胁迫     17 B    18 A“在敌军压境”不对,只是传言。
19.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
20 . (1)倘若以礼义来约束他们,用法律来差使他们,那么只有蜀人是最容易管理的。(采分点: 驱、易及全句通顺各1分)
(2) 扶正之后,从容退坐,没有一点骄矜自得之色,替皇上管理小民百姓,不知疲倦,只有你们的张公。(采分点: 油然、矜容、牧及全句通顺各1分)

【参考译文】
    (宋仁宗至和)元年秋天,蜀地百姓传说:有敌冠将到达边界,驻边军士夜里惊呼,四野百姓全都逃光。谣言流传,朝廷听说后大为震惊,正准备命令选派将帅(前往处理)。天子说:“(这事)既不可只用文教感化,又不可以只用武力解决,谁能够处理好这介于文治和武功之间的事情,我就派他去安抚我的军队。”于是众人推荐说:“张方平就是这样的人。”张公以(侍奉)双亲为由推辞,未获批准,于是动身出发。冬季十一月到达蜀地。到任的那一天,就命令驻军回去,撤除守备,派人对郡县长官说:“敌寇来了由我负责,不必劳苦你们。”到明年正月初一早上,蜀地百姓象往年一样庆贺新春,于是一直相安无事。又到了第二年的正月,(蜀地百姓)相互商量要把张公的像安放在净众寺里,张公没能禁止得住。
     眉阳人苏洵向众人说道:“祸乱没有发生,这是容易治理的;祸乱已成,这也容易治理;有祸乱的苗子,没有祸乱的表现,这叫做将要发生祸乱,祸乱将发未发之际最难治理:既不能因为有祸乱苗子而操之过急,又不能因为还没有形成祸乱而放松警惕。这至和元年秋季的局势,就象器物虽已倾斜,但还没有掉到地上一样的紧张。只有你们的张公,安稳地坐在它的旁边,面色不改,慢慢地起身扶正。扶正之后,从容退坐,没有一点夸耀的神色。替皇上管理小民百姓,不知疲倦,只有你们的张公。你们靠着他的正确措施才活下来,他真是你们的再生父母。再者张公曾对我说道:‘老百姓没有不变的性情,只看上司如何对待他们。人们都说蜀地人经常发生变乱。于是上司就用对待盗贼的心意去对待他们,用处置盗贼的刑法去处置他们。对于本来已经战战兢兢、连大气也不敢出的百姓,却用残酷的刑法去号令他们,于是百姓才忍心把他那父母妻儿所仰望依托的身子,投靠盗贼,所以常常发生大乱。倘若用礼义来约束他们,用法律来差使他们,那么只有蜀人是最容易管理的。至于逼急他们而发生变乱,那么即使是齐、鲁的百姓也会如此的。我用对待齐、鲁百姓的方法对待蜀人,那么蜀人也会用齐、鲁百姓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超出法律之外任意胡来,用权势胁迫平民百姓,我不忍心做啊!’唉!爱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张公之前,我还未曾见过。”大家听了,一齐再拜叩头说:“是这样的。”
     苏洵又说:“张公的恩情,记在你们心中;你们死了,记在你们子孙心里。他的功劳业绩,载在史官的史册上,不用画像了。而且张公自己又不愿意,如何是好?”众人都说:“张公怎么会关心这事?虽然如此,我们心里总觉不安。如今平时听得有人做件好事,一定要问那人的姓名及他的住处,一直问到那人的身材长短、年龄大小、面容美丑等情况;更有甚者,还有人询问他平生的爱好,以便推测他的为人。而史官也把这些写入他的传记里,目的是要使天下人不仅铭记在心里,而且要显现在眼前。音容显现在人们目中,所以心里的铭记也就更加真切久远。由此看来,画像也不是没有意义。”苏洵听了,无法答对,就为他们写了这篇画像记。

评析:
《张益州画像记》,宋代苏洵所著,记叙张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迹,塑造了一个宽政爱民的封建官吏形象。
苏洵的抒情散文数量不多,但有很多优秀的篇章,《张益州画像记》就是其中一篇。本文记叙张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迹,表现了他宽政爱民的思想。苏洵的散文观点鲜明,论据充足,语言犀利,话语纵横,有很强的思辩力。欧阳修称其为“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曾巩也夸赞他“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苏明允哀词》),这些评价都是很合理的。

本篇内容由普贤居文化网【puxianju.com】为您精选。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普贤居文化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

梦见

星座测算

2022十二生肖运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