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
卞氏
分布地区
山东济阴郡,河南济阳郡。
历史来源
卞姓,姓氏的一种。卞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是我国当代第269位姓氏。
「卞」源出
1、出自姬姓,为黄帝裔孙吾融之后,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相传黄帝有儿子叫龙苗,龙苗生吾融,吾融的儿子姬明被封在卞国(在今山东省泗水县东的卞桥镇),史称卞明。其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遂成卞氏。2、出自曹姓,为周文王第六子叔振铎的支庶子孙卞庄子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在3000年以前的西周时,周武王姬发封自己的弟弟、文王第六子叔振铎于曹(今山东省曹县),世称曹叔振铎,其后以曹为氏,遂成曹姓。
得姓始祖:卞随。
在3700多年以前的夏朝末年,我国历史上便已经有了卞姓的名人出现,那就是记载于《吕氏春秋》上的卞随:“汤遂与伊尹谋夏伐桀,克元,以让卞随,卞随辞曰:‘后之代桀也谋乎我,必以我为贼也,胜桀而让我,必以我为贪也。吾生乎乱世,而无道之人再来询我,吾不忍数闻也。’乃自投于颍水而死。”据此,卞氏是高士卞随的后代,夏朝末年商汤遂与伊尹联合讨伐夏桀,大功告成要将天下让给卞随。卞随推辞不受,并投于颍水自杀而死。卞随的子孙就以卞为姓,称为说氏。故卞氏后人奉卞随为卞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卞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是我国当代第269位姓氏。在3700多年以前的夏朝末年,我国历史上便已经有了卞姓的名人出现,那就是记载于《吕氏春秋》上的高士卞随。据该书的记载,这位卞随的事迹是这样的:“汤遂与伊尹谋夏伐桀,克元,以让卞随,卞随辞曰:“‘后之代桀也谋乎我,必以我为贼也,胜桀而让我,必以我为 贪也。吾生乎乱世,而无道之人再来询我,吾不忍数闻也。’乃自投于颍水而死。” 到了大约3000年以前的周代,现在山东省定陶县一带,又出现了另外一支卞姓,那就是《姓纂》所记载的:“曹叔振铎之后,支庶食采卞曹叔振铎之后,支庶食采于卞,因以为氏,鲁有卞庄子,楚有卞和”,以及《广韵》上所同样指出的:“周曹叔之后,曹之支子封于卞,遂建族。” 曹叔振铎,是周武王之弟,他是后世曹姓的始祖,而卞氏又分自曹氏,这么说来,曹、卞两氏很显然是系出一源的一家人了。相传,在山东和江苏一带,至今仍有曹、卞二姓不相联姻的习俗,看来倒的确是“事出有因”的。“和氏之璧”,在国人的心目中,可以说是大名鼎鼎。当年赵国的蔺相如,曾经冒着随时可能被杀的危险,以过人的勇气和智慧,为它创下了那一页脍炙人口的“完璧归赵”的史典。而这件至宝,正是由春秋时代的楚国人卞和所发现的,所以才会被名之为“和氏之譬”。
堂号
证璞堂:系出自《韩非子·和氏》中卞和献玉璞的故事之典。上世纪30年代,九世卞晋昌纂修的《武进卞氏北迁族谱》,是根据八世卞翊清同治初始修本和卞宝廉宣统初年二修本增订而成,1930年铅印行世,凡两册。
家族名人
卞和:春秋时楚国人。荆(今襄樊南漳)人,一作和氏。和氏璧的发现者。
卞文瑜:长洲(今苏州)人。字润甫(约1576-1671),号浮白,又号花龛。明代画家。善画山水小景。传世作品有《山水图》册,藏吉林省博物馆;《溪山秋色图》卷,藏上海博物馆;《山楼绣佛图》轴、《寿烟山水图》册,均藏北京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