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徐州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有哪些 吃什么

编辑:小普  点击量:   来源:普贤居

民俗文化,又称为传统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普贤居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各地民俗给您推荐民俗文化:徐州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有哪些 吃什么,仅供参考。

  当人们过端午节的时候,都会想起屈原投江的故事,根据民间的说法来看,我们现在过端午的两大重要习俗,吃粽子和举行龙舟竞赛都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诞生出来的。当然,也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是如此,苏州的人们过端午纪念的不是屈原,而是伍子胥。那么徐州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有哪些?吃什么? 徐州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有哪些 吃什么   徐州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有哪些
  徐州端午节的由来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的,又称诗人节,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
  徐州端午节的风俗有插艾条、贴葫芦、绣五毒鞋、穿五毒衣等。
  插艾条、贴葫芦
  徐州过端午节有在大门的两侧插上艾条的习俗。除此之外,以往每到端午节,人们还在两扇房门上贴上用彩纸剪成的葫芦图像,葫芦的底座则是压牢的“五毒”。古时指的是:蝎子、蛇、蜈蚣、壁虎和蟾蜍。葫芦古代用它作为盛药物的器皿,葫芦又是福、禄的谐音,因此,贴葫芦的习俗是祈盼福禄寿,保全家平平安安。 徐州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有哪些 吃什么   绣五毒鞋、穿五毒衣
  徐州旧俗,农历四月下旬起,各家开始为儿童制作五毒衣与五毒鞋。五毒衣为杏黄色布缝制而成,上面绣着蝎子、蜈蚣、蛇、壁虎的图形,小些的孩子,还要缝制杏黄色肚兜。五毒鞋以绿缎子为鞋面,鞋面头脸处绣一大蛤蟆头,鞋帮处绣上另外四色毒虫形象。
  端午节这天,儿童起床后一律穿五毒衣,登五毒鞋,脖下戴香荷包或五毒葫芦,手上系百索。以为可以避瘟气,驱毒虫,祛灾防病。中午家宴时,饮雄黄酒前,先把酒抹在儿童的鼻孔、耳朵、肚脐、腰眼、手心、脚心等处。抹好后,儿童身穿五毒衣,脚登五毒鞋,手持艾枝作驱邪鞭,以菖蒲为斩妖剑,跳跃嬉戏一番。 徐州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有哪些 吃什么   吃什么
  徐州端午节吃粽子、鸡蛋等。
  吃粽子
  端午节,徐州人是要吃粽子的。以往徐州的粽子很少用糯米,用的是当地农村生产的黍子(淡黄色,比小米稍大,有粘性),粽子馅取的是皮薄、肉厚、味甜的徐州红枣;就连粽叶也是采用当地石狗湖(云龙湖前身)近郊河道生长的芦苇叶,从而构成了口感好、味道甜、清香浓的特点。
  吃鸡蛋
  相传以鸡蛋象征着龙蛋,是对曾经伤害过屈原尸身的龙的一种惩罚。旧时徐州百姓,都住在四合院里,远亲不如近邻,如同一家人似的,谁家把粽子、鸡蛋先煮好了,就争先给邻居送去先品尝,显示出睦邻和盛情,在节日气氛的烘托下,格外显得欢欢喜喜、其乐融融。

普贤居专注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感谢您的支持,内容仅供参考娱乐。

梦见

星座测算

2022十二生肖运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