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甘肃除夕是什么样的 有哪些习俗

编辑:小普  点击量:   来源:普贤居

民俗文化,又称为传统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普贤居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各地民俗给您推荐民俗文化:甘肃除夕是什么样的 有哪些习俗,仅供参考。

  说起除夕,各个地方的过法好像都不太一样,虽然也有一些全国都一样的习俗,例如守岁、吃年夜饭、发红包等等,但除了这些,每个地方还都有着各自的特色的习俗讲究。那么在甘肃除夕是什么样的?有哪些习俗? 甘肃除夕是什么样的 有哪些习俗   甘肃除夕是什么样的 有哪些习俗
  在甘肃除夕,人们都要串门子、抢集、贴春联和门神、“咬鬼”和扽个头等。
  串门子
  位于甘肃中部地区的兰州和定西,大年三十都有串门子的习惯,一到夜幕降临,孩子们和大人们约好去某一家,恭贺新春,拉家常,猜拳喝酒。其实,老兰州人过年是非常讲究的,尤其水缸要盛满清水,谓之装财水,还要在大门前、院子里泼洒清水,谓之洒银水,以寄寓人们致富的愿望。
  抢集
  在白银各地,腊月三十日是旧年的最后一天,各集镇开市半天,大家抢购年货,民间谓之“抢集”,一旦错过这半天,店铺关门,摊位卷席,再无法买到年货。因是置办年货的最后一次机会,人们急急忙忙抢购,于是叫抢集。这天的货物价格波动极大,贵则可贵成天价,贱则可贱成垃圾。抢集最迟要在当天晌午后结束。
  贴春联和门神
  大年三十晚饭前,城乡家家户户要贴春联,专用红纸书写,家有丧事未满三周年者多用黄纸。和贴春联同时,甘肃城乡至今还有贴门神的习俗。今甘肃门神已不再是神荼和郁垒,而前门是秦琼和尉迟恭,后门是魏徵或钟馗。并且,今甘肃城内门上还有贴福禄寿星、金童玉女或“福”字倒贴等吉祥图画的。 甘肃除夕是什么样的 有哪些习俗   “咬鬼”
  在陇中定西,除夕还有个讲究——咬鬼。咬鬼就是把年前所杀的猪、羊、鸡的骨头,在除夕之夜煮熟,盛在碗内,一家人围在一起啃大骨头。据传说,鬼在大年三十也还到处游荡,定西人叫“毛鬼神”,它们听见咬骨头的声音就会惧怕而远离农家院舍,不会危及人们的安全,于是就有“三十啃骨头,鬼怪不敢瞅”的俗谚。当然,守岁是必不可少的,说是为防止鬼魂乱跑或者迷路,这夜家家不睡,灯火通明,好让它们回家。
  扽个头
  除夕夜,有些孩子个子不高,就在门上往高扽。孩子骑门槛站立,门内一人牵,门外一人推,门外者问:“长高了没有?”门内者不急于回答,而是打笑取乐,直到门内者答:“长高了!”才结束。此预示孩子在新的一年里能长高个头。

  

普贤居专注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感谢您的支持,内容仅供参考娱乐。

梦见

星座测算

2022十二生肖运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