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莆田除夕拜拜的习俗是什么 有啥寓意
编辑:小普 点击量: 来源:普贤居
民俗文化,又称为传统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普贤居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各地民俗给您推荐民俗文化:莆田除夕拜拜的习俗是什么 有啥寓意,仅供参考。
大家都知道,每个节日都会有一些从古时候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这些习俗通常都带着美好的寓意,是人们对于美好生生活的一种向往。那么在除夕这种重要节日,习俗也就更丰富了。那么莆田除夕拜拜的习俗是什么?有啥寓意? 莆田除夕拜拜的习俗是什么 有啥寓意在莆田民间,除夕子时要“拜拜”,其实就是祭天地,在方言里叫“上供天地”或“辞年”。
这个习俗主要源于天地崇拜。
天地崇拜在中国汉民族和少数民族中由来已久,原始社会人类面对难以征服的大自然,就认为自然界中有一个主宰者,从而产生了想象中的“天地神灵”,并因而产生了“玉璧以祭天,玉琮以祭地”,衍生出许多祭拜天地的仪式。而这些仪式,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祈福消灾,永葆安康。 道教造神中天廷的最高统治者是玉皇,民间就一直把玉皇大帝指认为天。据说每年除夕子时起,玉皇都要巡安人间,所以老百姓都在这个时候备办祭品上供,感谢他对自己的庇佑,期望来年他再给自己带来好运。
“辞年”的祭品十分丰富,花果茶酒齐备,“六斋”、“十味”、线面、“龟”、“团”、鸡、鸭、鱼鲜,还有“隔年饭”,摆满供桌,烛火高烧,香烟缭绕。还要摆上“五果”,这是一种小米糕,印成圆形和方形两种,寓意天圆地方。更重要的是一定要烧“贡银”、“天金”。传说家家“辞年”,天地吃不下,只收走“贡银”,所以祭毕茶酒要“喷银”(倒在烧“贡银”的灰上)。 除此以外,莆田人称除夕夜为“做岁”,也叫“三十暝”,全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叫“围炉”,很形象很生动。年夜饭过后,长辈分发压岁钱。莆田还有除夕关起门来吃团圆饭之说,有不让倭寇进来之意。
除夕中午,按传统家家都要吃杂粉。到了晚上“围炉”开始,全家欢聚一堂,一些比较讲究的家庭中,会把木炭烧红放在烘炉里,置于餐桌下面,这表示一家亲热团圆、兴旺发达之意。这或许就是“围炉”的来历了吧。
除夕夜,莆田还有“守岁”的习俗。旧时,穷人为了避债,就到城隍庙看戏,这样债主就不敢来讨债,此俗叫“看鲁戏”,莆田有“三十晚看鲁戏”的谚语。但现在大多数人聚一起聊天看春晚。
普贤居专注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感谢您的支持,内容仅供参考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