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百科】和田玉籽料皮子沁色鉴别真假图片大全
今天普贤居为你带来的是一篇关于和田玉的文章,文章标题是【和田玉百科】和田玉籽料皮子沁色鉴别真假图片大全。众所周知,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古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接下来,普贤居将根据科学理论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为您解读,仅供您参考。
和田玉籽料属稀缺资源,加上其享有盛誉的“和田籽玉”品牌蜚声于世,而且她的品质的确较山料要高许多,所以目前市场上同等档次质量的籽料价格是山料的8~10倍,若籽料带有美丽的皮色,则差价可高达几十倍。巨额的差价催生了造假籽料,不法商人以假充真,牟取暴利。市场上80%的籽料是染色的,而经他们到新疆市场实地考察,认为染色的比例还不止80%!可见染色籽料的猖獗程度!鉴别真假籽料是当今珠宝界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目前鉴別真假籽料主要是靠感观,以及借助显微镜、放大镜等的经验鉴别。实验测试尚未有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未有客观的判别标准。经验的判别有如中医的问诊,其准确性与判别者的经验有关。
对真假籽料的判别主要从外观外貌、皮上的微形貌,以及皮色、沁色的色调、色形、色貌入手。
1.外观形貌的鉴别
(1)形状
真籽料外形为浑圆状,由于在河流中长年的滚磨,外缘棱角已全部被磨蚀,形成曲面圆滑状,天然卵石形状。有时有起伏的小山形,有凹坑。真籽料最常见的外形为边缘浑圆的扁片状,主要是因为软玉有片理化形象,沿片理方向山料易剥离成扁片状。或因撞击碎块裂开剥落,后再经河流冲刷滚圆,形成起伏曲面、凹陷,但这些起伏的边缘都呈曲面圆滑状。
假籽料的外形有时呈圆球状,或椭圆状,主要是因为在滚筒机滚圆之前,山料被切成方块或柱状,以易于滚圆。假籽料的外形一般没有凹坑,缺乏小山形起伏外观。
真假籽料外形不同,假籽料有时可观察到残留棱线。经不同方向观察,有隐约的棱线,表面有几个反光面。
(2)裂纹
真籽料原料裂隙发育,但裂纹中有黑褐色、黄褐色或其他物质充填,显示出先形成裂纹再浸泡于水或土中的迹象,在裂纹上有因岁月长久而形成的氧化铁,有发“旧”的感觉。
假籽料的裂纹为球磨机、滚筒中相互碰撞形成的裂缝,是新碰撞所成的缝,没有填充物,有新鲜感觉。若经人工染色,则在此裂缝中充填染料。
(3)“指甲纹
有些真籽料由于在河流中与其他石头碰撞,局部可见表面有成群的指甲纹”出现。“指甲纹”是纹理弯曲隐约可见的“内伤”,分布于表面但有时不直接外露,是一种撞击后又经长时间磨蚀的撞击痕。
假籽料未见隐约的“指甲纹”。
(4)缺陷杂质
真籽料有时可见黑点、黑斑、褐色点斑、白絮、白点等杂质,甚至含有礓石、围岩礓块等。
假籽料表面纯净,难见杂质。主要是因为做人工沁色时需要泡酸,原所含铁质在酸蚀中溶解。但若做假皮全包裹时,则见不到表面肉的情况。
市场上一些光白籽,即无皮色的小籽料,应仔细考察其是否为真籽料,因为未经人工沁色,不引起人们的注意,特别是串成小手串的饰品,要检验其中是否掺有小的假籽料,因真假混杂,鱼目混珠,容易欺骗人们的视觉。
2.皮上微形貌
“籽料若无皮,神仙认不得。”真假籽料的识别全靠那张皮,所以行内有“凡籽料必留皮”的规矩。就是说,凡若籽料饰品,必定留皮,作为真籽料的标识,以让行家能从皮中鉴别其为真正的籽料。在饰品中,皮有大有小,有明显有隐蔽,总之凡真正籽料饰品,必定可以找到皮。反之,若无留皮,则山料、籽料不可辨识。从皮上辨识真假籽料,主要从它的微形貌入手。
(1)“汗毛孔”
真籽料表面密集分布有针尖大小的小凹坑,状如人体皮肤上的小孔,被称为“汗毛孔”。侧光观察可见如桔子皮糙面,是真籽料的特征。是真假籽料鉴别的关键。真籽料的“汗毛孔”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①“汗毛孔”大小有时不均匀,偶有部分“孔”较大者。②侧光观察表面有桔皮或如人的皮肤般糙感,但抚摸之光滑顺溜,无搖手感。③“孔”是一种小凹坑,经河流中沙的冲刷撞击,又经水的磨蚀抛光而成。凹坑的内外光亮一致,在放大镜下观察,移动光源,凹坑内外有镜面反射亮光,如同抛光面一般。④有时“汗毛孔”带有方向性,凹坑长条状呈线状排列,是流水方向性冲刷所致。有时可见籽料皮上有流水纹。⑤“孔”的边缘光滑。⑥“汗毛孔”分布于皮的所有地方,任何角落。
假籽料的所谓“汗毛孔”为喷砂或人工用硬物凿出,与天然籽料的“汗毛孔”不同。①“孔”大小均匀。②手摸有搭手的粗糙感。③凹坑“孔”内外光亮不一致,凹坑内无“抛光”的亮光现象。放大检查,凹坑有糙面。④“汗毛孔”没有流水冲刷的流水方向性。⑤“孔”的边缘(壁)不光滑,有毛糙现象。⑥饰品中若有皮,仅在部分地方有“汗毛孔”,有些角落不见“汗毛孔”。
(2)流水冲刷纹
有些真籽料的皮上可见呈方向性的流水冲刷纹,皮的表面凹痕显流水冲刷方向性。
假籽料不具有以上之现象。
3.皮色
(1)真籽料皮色的特征真籽料的皮色有黄、褐黄、白、黑、褐色等,行内有光白籽、秋梨皮、麂皮子、虎皮子枣红皮、撒金点、乌鸦皮等形象称谓。天然皮色和沁色都是大自然风化、水解、土壤侵蚀发生化学反应所形成,经历漫长的历史时期,有的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这种自然所形成的皮色与人工实验室条件下快速造假的皮色是有区别的。
真籽料天然皮色色调有浓淡变化的层次感,显得自然。有时可见多种颜色如黑与黄、褐黄色等共生,形成斑斓的色彩。在这些色调中,总有褐黄味,这是天然皮色为铁锰氧化物浸染发生次生作用所致。李平研究后认为,黑皮是褐铁矿和有机质致色,褐皮是褐铁矿致色。
因为皮色是次生的铁锰浸染所致,其颜色分布有团块状、散点状,尤以因表生胶体沉淀作用所形成的松花状、水草状、苔藓状色形为特征。皮色的分布与籽料赋存状态有关。埋入土壤部分一般有沁色和皮色。因长年的浸蚀而带皮色,有皮的玉质地可能细密坚硬。而假皮色多分布于玉质疏松粗糙处,甚至白棉白花处,因此处结构松散,容易染色。
真籽料表皮光滑,呈蜡状光滑,有较强的光泽。
(2)假皮色的特征
颜色单一呆滞,一般不见多种色调共生。人工染色者多以黄、明黄、红、黑红、紫红染色。颜色过于鲜艳单一,与一些化工染料所染出的颜色无异。
染色者没有色调变化的层次感,无色彩浓淡变化的自然过渡状态。有时与玉肉的接触带显得截然而缺少渐变过渡。
在松软、低洼、裂隙处颜色较富集,因为此部位结构松软,孔隙发育,容易入色。特别是含礓、棉、白花之处颜色更浓。
表面有松散粗疏不紧致的感觉,光泽较弱。这是由于人工染色时带有一定的酸蚀,只有酸性溶剂才容易浸入玉质染色。另外火烧致色使玉石表面有一定程度的损伤,烧结会破坏表面矿物晶体,使之光泽暗淡呆滞。因火烧作用致色的假皮色光泽暗淡,表面疏松。
假皮色者表面有腐蚀的粗糙蚀坑和腐蚀纹,手摸之粗粝搭手;而真皮色表面光滑,手摸之非常润滑,没有粗糙感。这就是真假皮色的区别。
有些行家认为,用手机拍照,天然籽料的皮色清晰艳丽有层次感;而人工假皮色则呈浑浊状态,色调有模糊感,颜色边缘不清晰。
市场上质地非常好的山料通常不用于作假皮色,一没必要,二因其质地致密,也难以人工沁色、染色。而质差者适合于作假皮,且有此必要。所以在鉴别真假籽料时,通过对材料玉肉质地的观察研究,也有助于真假籽料的判别。
有些假皮嗅之,有刺鼻的化学药水味。凡闻之有药水味者必为人工制作假皮,也即假籽料。值得初入行者注意的是要区分糖色与皮色。糖色是次生作用所形成的色,主要沿裂隙附近氧化铁浸染而成,它不是籽料的皮。糖色在山料中分布广泛,常与白玉、青白玉、青玉等共生而成糖白玉、糖青白玉、糖青玉。新疆、青海、俄罗斯等地产的软玉多含有糖色。尤以俄罗斯的串糖现象普遍和典型,糖色厚几十厘米,与白色玉肉交互穿插包裹。糖色在不同产地山料中分布广泛。糖色不仅不是籽料的皮,恰恰相反,它是山料的特征。有些经验不足者易把糖色当皮色,把山料当成籽料。市场上带糖色的手镯等饰品非常普遍,这正是山料手镯的特征。普通消费者易把它当成籽料。
4.沁色
天然的籽料在河流地表土壤之中,与周围的溶液胶体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皮色和沁色,这就是地质学上的次生作用。皮色也是沁色的一种,这里的沁色主要是指沿裂隙和结构疏松处的天然浸染色,与皮上的浸染色有所区别。
天然籽料的沁色多为褐黄色、黑褐色,沿裂隙分布,从外表到肉里,颜色由深到浅,呈渐变过渡。含黑色物质者多
为有机质,是籽料埋于土壤中受有机质腐蚀作用所形成。
如果籽料上存在沁色和皮色二者,通常而言,沿裂隙或松散部位的沁色浓度大于皮色,也就是沁色较皮色浓艳,而且颜色厚度大于皮色,皮色一般厚1毫米以下,而沁色可以达几十毫米。在天然籽料中,一般有沁色也会有皮色。
若仅有沁色而无皮色,则应该谨慎,有可能是造假者人工沿松散裂隙处沁色,其他部位因质地坚硬致密而无法染色。
人工假沁色沿裂隙分布,与天然沁色不同,它的颜色从外到内里,一般颜色在内里缝隙处富集,呈现由表到里,颜色由浅到深,与天然沁色的色调呈相反的状态。有时有沿裂隙呈网脉状分布现象,有时可见到沿着颗粒的边缘分布。有时人工染色的籽料皮色浓度大于沁色,与天然沁色籽料的沁色皮色的状况刚好相反,这是因为人工染色仅在外表染上一层色,皮和汇色部位均为松散的玉质,是快速染色的结果。在饰品中,人工沁色非常普遍,主要的目的是丰富白玉的单调色彩,加入鲜艳的颜色以提高其美感,同时也有仿籽料皮的作用。鉴别此种人工沁色主要从色彩、色调及皮上形貌进行分析。人工沁色者颜色单调呆板,没有色调变化和层次感,好像是浮于表面,颜色显得轻飘。同时颜色以鲜艳的浓黄色、红黄色为主,缺乏其他色调的混入,一般见不到“褐黑”色。最为重要的是,经人工沁色的部位,一般由于腐蚀作用,表面有腐蚀坑,有粗糙感,用手抚摸有粗糙不平的搭手感,而天然沁色者非常光滑。另外,人工沁色部位很少见黑褐色杂质,此处较干净,主要是沁色过程中的酸蚀作用溶解铁质等杂质所致。
市场上有所谓“二度色”“二度烧”,也即在天然皮色或沁色基础上,再人工染色以加深其色调,使颜色更鲜艳。此种“二度色”“二度烧”的假沁色鉴别方法同上。
因为沁色部位质地疏松,常有用油或蜡涂抹,使裂纹隐蔽、颜色鲜亮。可用开水煮10分钟,使油、蜡脱落,真实的质地状况得以显现。
另外,有些人工沁色溶于“84”消毒液、漂白液。有些用棉花蘸上丙酮(一种溶剂)擦拭,棉签上带颜色,可见人工沁色溶解现象。
本篇关于和田玉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普贤居网站里还有更多有关玉石的文章,欢迎阅读。普贤居专注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感谢您的支持。
你可能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