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郑州除夕夜怎么过 过年有什么特色美食
编辑:小普 点击量: 来源:普贤居
民俗文化,又称为传统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普贤居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各地民俗给您推荐民俗文化:郑州除夕夜怎么过 过年有什么特色美食,仅供参考。
对于传统春节大家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记忆,得益于那些自古流传下来的习俗,很多人童年记忆中的春节总是十分有趣也很是让人怀念的,特别是除夕这一天,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郑州除夕夜怎么过?过年有什么特色美食?![郑州除夕夜怎么过 过年有什么特色美食](https://f1.53326.com/puxianju/wenhua/mingshu/2021-07-15/d40ac26f45b28d5937416d54e21de503.jpg)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
郑州,每逢过年就“满街红”。三十儿傍晚,第一锅饺子祭祖时,总伴着噼啪作响的鞭炮声,和孩子们兴奋的难以自持的喊叫声。
那会儿在郑州过年,不放炮仗,不逛庙会,来年开学都没有充足的谈资去跟同学交流。城隍庙里的吹出来的糖人儿总舍不得吃;正月初一的红包、糖果、八宝攒盒,是带不走、吃不完的“遗憾”;正月十五的烟火晚会是每个孩子记忆中最美的片段。
![郑州除夕夜怎么过 过年有什么特色美食](https://f1.53326.com/puxianju/wenhua/mingshu/2021-07-15/ed34c0cd403c169d4d4bb49dbf8e1441.jpg)
斋灯:所谓斋灯,就是在年三十之前,蒸蒸馍时,把馒头大小的一疙瘩发面,做成一个小碗的样子,和蒸馍一起蒸熟。等到年三十晚上吃团圆饺子的时候,为了对神或者已经故去的长辈一年来所给予的保佑的感谢,在馍碗里倒上少许的食用油,找来一截线做捻,点燃,放在大门口的神龛里,或者门墩上抑或先祖的牌位前,供奉他们。那时候,普遍缺吃,有些调皮胆大的小孩子,就会趁黑夜,摸到别人家的神龛前,把正燃着的“斋灯”偷走吃掉,或者拿回家。这就是偷斋灯。
![郑州除夕夜怎么过 过年有什么特色美食](https://f1.53326.com/puxianju/wenhua/mingshu/2021-07-15/9bed5473fea7748fb8a63dbfb2d8786c.jpg)
普贤居专注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感谢您的支持,内容仅供参考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