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东莞春节的风俗有何不同 过年吃什么

编辑:小普  点击量:   来源:普贤居

民俗文化,又称为传统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普贤居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各地民俗给您推荐民俗文化:东莞春节的风俗有何不同 过年吃什么,仅供参考。

  大家都知道,每个地方的习俗都是很有本地的特色的,所以即使是庆祝同一个节日,不同地方的人们准备的习俗和活动都是不一样的。春节是我国一年一度最重要也是最隆重的节日,那么东莞春节的风俗有何不同?过年吃什么? 东莞春节的风俗有何不同 过年吃什么   东莞春节的风俗有何不同
  东莞春节的风俗是很有自己的特色的,例如登黄旗山、行花街、卖懒和置办公仔等。
  登黄旗山
  春节登黄旗山,是东莞城区的一个民间习俗。始于北宋徽宗年间,从清末民初以来兴盛。
  行花街
  老莞人曾有“行过花街才过年”的说法,意思是先逛迎春花花市后过年。行花街就是为了讨个好运气,鲜花象征着花开富贵,金桔代表如意吉祥。现在行花街除了可以买花、看花以外,更是东莞人过年希望“行运”的标志。在《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记载:“东莞市每年都有固定的迎春花市,一般时间在农历新年前一个月开始至除夕借书,市民都要到花市采购鲜花,既可装扮居室,也盼来年有个好兆头。”“花街十里一城春”,花街即是花市,“一家大细行花街”这是广东人民独有的春节民俗。 东莞春节的风俗有何不同 过年吃什么   卖懒
  按照习俗,小孩会在大年三十的时候“卖懒”,顾名思义就是把身上的“懒”脾气“卖”给别人,根据《茶山镇志》记载,家长会把一个染红煮熟的鸡蛋给小孩,在上面插上一根点燃的线香,小孩们则会边走边唱卖懒歌:“卖懒呵挺(意:等)齐来,红花蕊,菊花开。今早人人都卖懒,听(意:明)朝清早做新年……”现在这个风俗已渐渐褪去,不过依然有坚持的人家。
  置办公仔
  茶山公仔即是一种泥人公仔,因为盛产在茶山镇,所以又叫茶山公仔,是旧时东莞非常流行的工艺品。从明朝开始,在珠三角一带,凡是生了儿子的家庭,为了表示庆贺,来年的正月十五,必会在家中为孩子“开灯”摆宴,喜告街邻四坊和族人,家中又添丁了,茶园公仔就是这喜宴上必不可少的应景之物。 东莞春节的风俗有何不同 过年吃什么   过年吃什么
  “在东莞,炒米饼(俗称硬饼)、包油角、炸糖环,是以前过年必不可少的三宝。年前一个月,只要有空,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做硬饼。而到了正月初二开年日,各家各户还会买些猪手(横财就手)、发菜(发财)、腐竹(富足)、生菜(生财)等有特殊寓意的菜,出嫁女也带上礼品往娘家探年。

普贤居专注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感谢您的支持,内容仅供参考娱乐。

梦见

星座测算

2022十二生肖运程